这集节目,我的话不多,因为万芳有好多话要说,关于这张专辑。
《给你们》这张专辑密度很高,曲曲重量十足,我第一次听,甚至无法一口气听完,大概听到第七首吧,就得按下暂停,把气缓一缓。万芳是真的把她的一切都倾注在这些歌里,我们听的远不只是「一位歌手录了一张唱片」,而是一段百转千回、扎扎实实的生命历程。歌者和所有参与的音乐人都穷尽一切,袒露自己,而作为听者,我想,你也必须做足心理准备。
然而一旦你准备好承受这十首歌的包覆、诉说、冲击、安抚,你也仿佛跟着歌者回溯了自己人生中最难说出口的某些情感,最不愿回忆又或者总是说不清楚的某些故事,最不敢承认的脆弱,和曾经放弃的梦想。这是相当相当intense的经验,然而值回票价。
这是万芳出道三十年,初次亲自参与制作的专辑。尽管在这之前,她早已写过颇不少很厉害的歌(比方2012〈Michelle的第一天〉是我心目中21世纪中文歌的不朽经典,2015的〈一半〉和她作曲的〈练习失去〉也是熠熠生光),尽管这十几年来她对自己专辑的核心概念和录音制作方式也都有绝对的主导权,亲自担任制作人仍是好不容易跨出去的一大步。万芳屡次感谢专辑制作过程一路陪伴的黄韵玲,盛赞她的才华、感性、专业,以及始终如一的谦卑。她说:小玲总是在音乐面前变得很小,我懂得她的意思。
这些年,万芳以独立音乐人的身分出了好几张厉害专辑,到《给你们》,她再次签给了唱片公司,她想,何妨用所谓「主流歌手」做唱片的工作流程试试看?也就是先开案征歌,一轮轮选下来,再做词曲制作的配对,最后配唱。
结果,这张专辑并没有完全依照流行音乐「主流」的「惯行工法」执行,她特别感谢专辑的A&R也是老友「玻璃」,在一开始征歌的时候写了长长的说明信件给每位创作人,那封信后来也收在了专辑里。时至今日,所谓独立音乐人和所谓主流唱片工业之间早就不是你死我活、「中心/ 边陲」的关系,有才华的创作者是不大可能被埋没的。你看:万芳这张专辑用了詹森淮、知更、法兰、「十九两」瑞奇的作品,和老友陈柔铮、徐誉庭、陈建骐、(久违的)叶树茵、还有她自己的创作放在一起。专辑仍然写着浓浓的「独立血统」,但当然,这些音乐人加起来或许有两三百年的业界资历,让这些歌出落得新鲜、细腻、锐利、饱满、成熟,却也充满不按牌理出牌的奇想。
专辑发行,万芳打算巡回全台湾办很多场「听歌会」,亲自把这些歌的故事带到每个地方,做个「导聆人」。是的,她有好多话想说,一张专辑唱不下,要继续说给大家听。第一波场次刚刚公布,不妨参考。
她写道:
在制作《给你们》专辑之前
我和专辑的A&R玻璃说着我的想法
大都是自身的体会与观察
包括很多生命陷入讨厌自己的苦、面对离别的很深的爱、进入不同阶段对于老的恐惧、和转大人的过程将自己扭曲变形要装入世界期待的价值观的容器里的自我痛恨、和经过一切之后的还原⋯⋯
我想把这些唱进歌里
而宇宙聚合了这些歌来到这张专辑
一张专辑说不完
也许以后再继续
或者延伸在见面分享会
万芳从来不做「安详满意待在舒适圈里」的事情,我说过:她骨子里根本是个rocker,不断不断在试探自己还能走到多远,还能做到多少。那并不是为了满足谁讨好谁,而是用这样的方式回覆她给自己的叩问。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最重要的是要问对问题。万芳是个有胆识也有才华的女子,不逃避也不和稀泥,她问对了问题,并且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费了很多很多的工夫,逼近那真正的答案。我想,《给你们》这张专辑算是其中一份答案卷吧。谢谢万芳,给了我们如此深刻,如此美丽的答案。
播出曲目:
回家吧
什么将把你带走
银色的鱼
我是你的谁
给妳们
好风景
时间梯
模样
在那个冬天的下午,我爱你
阿峰今天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