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比∞吠陀」是她创作音乐用的名字,大家习惯叫她Ruby。她身分证的名字是唐诗婷,去年,她用这个名字和莫宰羊、陈彦衡一起录了单曲〈看不见〉,收在派乐黛合辑《白蛇钻》,我在节目里也播了。
这几年台湾原创电音人才辈出,「鹿比∞吠陀」是让很多人敬畏赞叹的名字。新专辑《彼岸Paramita》甫问世,我很尊敬的DJ小树和林哲仪双双表示:这是年度专辑等级的杰作。所谓电音我仍不敢冒充内行,但老实说,我也有同感。
Ruby讲话有她自己的节奏,常常有片刻的停顿,像是驻足掂量即将出口的字句的重量。若是初识而不清楚她的背景,大概很难想像她是玩重金属出身,大学时代就组过Metalcore团,后来才转进电音的世界。她也嗜读,从浮士德到莎剧到爱伦坡和芥川竜之介乃至于安部公房和托尔金。她十二岁开始认真写作,十七岁就一面听芬兰歌德金属团HIM一面写出长篇奇幻小说《史考特医生》(2005),拿下第一届奇幻艺术奖「青龙奖」首奖。那本书的作者简介这样形容她的创作风格:
喜欢探讨人性的沉沦和痛苦,创作的中心思想是捉摸不定、缓缓飘升,而终将寂静消失的「烟」,虽然最后形体不复存在,但却留下满屋子的香气。
十五年后再看,用这段话来形容鹿比∞吠陀的音乐,好像仍然满准确的。
Ruby的首张专辑《重力与恩宠》一举拿下金音奖最佳电音专辑,并入围最佳新人,和阎韦伶合作的〈火焰与黑影〉也入围最佳电音单曲。不过当我放起这首四年前的作品,她露出非常羞愧尴尬的神情,频频说当时做得实在不够好。我想不是作品不好,而是她的成长和蜕变太快,已经来到完全不同的地方了。
2018年她的第二张专辑《苍白》再次入围金音奖最佳电音专辑,〈夜絮〉入围最佳电音单曲。她也先后加入了秦旭章主理的「冰鸟工作室」、陈建骐罗恩妮成立的「完美声音」,先是在「冰鸟」学着做游戏和广告配乐,再在「完美声音」学做影视配乐。今年,她和工作室伙伴以《你那边怎样,我这边OK》电视剧入围电视金钟奖「声音设计奖」,她说做这部戏的配乐是一场震撼教育,必须在有限时间里立即做出反应,学习有效率的分工,以及怎样用最准确的声音元素服务影像的需求。
创作个人的音乐作品,首先服务的是自己。做配乐,却是服务客户,得明白导演、用户、观众在想什么。Ruby说:她在这个过程进一步掌握了歌曲的结构性思考,懂得分派节奏、音色和旋律线条,懂得节制和精确。
此外,她也和男友林泓伸组了「霓虹爱神」乐团,玩的是两人之前都完全不可能玩的city pop,她半开玩笑地说成立这个团是为了实验男女朋友能否一起玩团而不吵架分手(目前看来还OK),也逼他们做一些之前以为不擅长也不习惯的事情,比如bling bling的旋律和甜兮兮的演唱。要做这样的音乐,没有100%豁出去的觉悟是不行的,我也在节目里播了「霓虹爱神」的歌,够不够认真,听听便知。
如此这般,回头创作个人的作品,Ruby的手艺、眼光和度量,又是不一样的光景了。
制作《彼岸Paramita 》,她给自己的规定是「每首歌的母带混音总轨数不能超过20轨」,这样的做法,在数位录音动辄拉出一两百轨的时代简直堪称「逆天」。她用这样的方式要求自己:每一个声音、每一条旋律,放在那里都是有意义的。她混用真实乐器和合成的音色,交叉采用真人的声音和合成取样的人声,又用了不少「倒转/ 逆放reverse」的技巧,把熟悉的声音变出另一种语气和文法。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最终成品是成熟而「有温度」的,很有画面感,层次丰富深邃,好好听。
《彼岸Paramita》是一张概念专辑,这个梵文是佛教语,所谓悟道成佛,即「到达彼岸」。Ruby把这个概念扩大延伸,她说:每一首歌,都有一个自己的「彼岸」。那些故事,就让她自己说吧。
是的,所谓电音,我仍不敢冒充内行。但这是一张我愿意重复听很多次的专辑。谢谢Ruby。
播出曲目:
春梦feat.林泓伸(霓虹爱神)
山:季风雨feat.巴赖(2018)
阴阳/二律背反
火焰与黑影feat.阎韦伶(2016)
色相feat. AKNIT
替
霓虹爱神/台北迷走
霓虹爱神/天堂酒吧
呓语
篝火
唐诗婷、莫宰羊、陈彦衡/看不见
悲怆
曼珠沙华